(1)岗位导向与任务驱动深度融合
教材以“岗位需求—任务实施—能力达成”为主线,采用"项目载体、任务驱动、能力递进"的项目化模块结构,将6个项目模块与化工行业典型岗位群深度绑定,实现课程内容与生产实际的零距离衔接。每个项目前设置"岗位任职要求"对标表,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的精准对接,凸显"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本质。
编写逻辑上,先明确“岗位任职要求”,再通过“任务情景”导入真实生产项目,最终落脚于“实施任务”(如设计工艺流程、计算参数、编制规程),实现“学做一体”的闭环设计,形成"学中做、做中学"的闭环育人机制。
(2)技术理论与工程实践动态平衡
技术理论知识嵌入任务实施的环节,例如“离心泵特性曲线”等核心理论,均结合具体任务(如泵安装高度计算)展开,避免理论灌输。
每个任务包含“任务实施”(步骤分解+参数计算)、“技术评估”(设备选型、规程编写)、“知识拓展”(如数智化应用技术)三级进阶内容,强化知识应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突出化工行业特色,在“工作任务”中明确安全环保要求,在“技术评估”中将安全环保的合规性作为评价依据,渗透“安全与规范”的素养。
(3)“纸质教材+数字资源”的深度融合
教材深化纸质教材与数字资源融合,以“项目—任务”框架构建“导入真实场景→明确工作目标→学习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评估反馈→拓展延伸”的行动导向教学的闭环逻辑,围绕实践需求展开,契合职业教育“学做一体”的理念。
全书嵌入268个二维码资源,涵盖“离心泵结构拆解视频”“安全阀工作原理模拟”等,形成“图文—动画—实操视频”的立体资源链;联动在线平台实现设备3D拆解、工艺参数调试等交互功能;并依托AI助教系统打造智慧课堂,形成"纸质载体+数字生态+智能教学"的新型教材体系,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实践范式。
(4)动态更新与能力迁移并重
教材在"技术理论与必备知识""技术应用与知识拓展"模块融入旋壳泵、板框压滤智能化等前沿技术,并通过二维码建立动态知识更新机制;在"任务实施"环节具象化工作流程,构建知识应用到问题解决的实践路径,创新"技术原理科学性-工艺设计合理性-安环措施完备性"三维评估框架,突破传统知识考核模式,实现从"知识考核"到"能力评估"的范式转变,改变了同类教材以检验知识掌握程度为标准的评估方式,彰显工作手册式教材的"作业指导+质量评估"双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