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思路
本教材是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学改革的产物。随着高职教育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化工行业领域技术的不断进步、安全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修订教材已势在必行,总体思路如下:
(1)更好地体现以生为本和人才培养目标。以《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为依据,针对化工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石化产业发展要求,准确定位本课程教学目标,修正课程教学标准和修订教材内容。
(2)体现高职教育先进理念和吸收产业与优秀企业文化。依据行业职业标准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对接、典型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相对接的要求,将与本课程密切相关的化工总控工、有机合成工等职业工种的知识与技能标准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并按照化工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选取教学项目,注重吸收行业企业文化,完善教材体例结构、丰富教材案例,以更有利于“项目载体、任务驱动”式课程教学,体现学生职业成长规律。
(3)完善教材教学内容的层次设计,调整教学内容,并开发建设与教学内容配套的微课件、2D或3D动画、名师讲课及企业生产实际案例视频等颗粒化教学资源,以二维码形式直接植入教材,制成富媒体教材,实现教材形式的创新。学生可借助互联网、化工出版社云平台和APP应用软件,可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通过扫描二维码,免费使用和观看其感兴趣的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使教材更加生活化、情景化、动态化、形象化。使教材更加情景化、动态化和形象化。
(4)跟踪化学工程及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与创新,吸收石化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并更新教学内容。
(5)安全环保的要求不断深入,须要增加化工物料输送、非均相物系分离单元涉及的安全、环保等内容、要求。
(6)实现校企合作开发教材。通过聘请有行业地位企业的生产第一线技术专家,参与教材的编写与审稿,提供企业实际生产案例视频,以力求体现行业企业文化和实际需求,使教材真正成为高职高专化工技术类专业师生广泛认可的、一部学以致用的精品教材。
二、具体方案
依据高等职业学校化工技术类专业教学标准,实现行业职业标准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对接、典型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相对接,通过完善教材教学内容的层次设计,调整教学内容,反映化工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吸收产业文化和优秀企业文化;并开发建设与教学内容配套的微课件、2D或3D动画、名师讲课及企业生产实际案例视频等颗粒化教学资源,以二维码形式直接植入教材,制成富媒体教材,实现教材形式的创新。具体为:
1、根据新版国家化工总控工及其相应职业工种等级标准,以项目为载体修订和完善教材体例结构,在第二版的基础上,优化项目设计。具体项目设置仍保持六个即:
项目一 液体物料输送操作与控制
项目二 气体物料输送操作与控制
项目三 固体物料输送操作与控制
项目四 液固相物系分离操作与控制
项目五 气固相物系分离操作与控制
项目六 液液非均相物系分离操作与控制
但教材编写内容作如下修改或完善:
(1)项目导言:更注重介绍项目的由来、背景资料、工作环境等内容,让学生尽可能感受真实的工作环境。
(2)学习目标:除保持第二版对知识与能力目标要求外,对素质目标则更注重从职业素养、职业操守、职业核心能力及其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等方面概括。
(3)项目任务:采用清单的表述方式,把项目中的工作任务按照实施的先后顺序列出;并编入和介绍完成任务需要的必要知识、生产操作控制规程、思考与探究、安全与环保等。
(4)项目验收标准:把总项目验收标准和分项任务验收标准在教材中明确提出,让学习者明确所参与项目的最终要求,起到激励和引导学习者学习的功能。
(5)项目拓展知识:介绍完成任务所必需的知识外的拓展及延伸知识;并适当跟踪相应的先进技术与新装备介绍,以增强本教材的实用性、科学性和前瞻性。
2、开发建设与教学内容配套的微课件、2D或3D动画、名师讲课及企业生产实际案例视频等颗粒化教学资源,以二维码形式直接植入教材,制成富媒体教材。
(1)项目导言,采用视频直观演示单元操作在化工生产中应用,反映新设备、新工艺的应用;
(2)工作原理,采用2D或3D动画演示化工单元的工作过程,动态化、形象化反映工作原理,便于学生理解。
(3)典型设备,采用2D(3D)动画演示、或图片展示设备的主要结构,形象化反映设备特征;
(4)对于学生比较难理解的技术,采用名师讲解的微课视频、仿真动画等形式;
(5)影响因素、设备选型等一些技术原则,采用图片等形式进行强调。
上述内容均以二维码形式直接植入教材,师生在互联网条件下,通过APP应用软件,采用可移动终端直接扫描二维码,即可观看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