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葛思佳
近日,由常州科教城、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2019年“大国工匠进校园”暨“时代先锋面对面情系祖国心连心”主题论坛活动在常州举行。
此次活动旨在进一步弘扬工匠精神、劳模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其间,举行了第二届“常工工匠”颁奖典礼及首家高校融媒体中心揭牌仪式。科技日报社、江苏省科学传播中心、常州市总工会、常州科教城管委会等领导,以及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代表近千人出席活动。
大国工匠进校园工匠精神进课堂
“大国工匠进校园”不仅是一次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的校园文化活动,更是一堂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思政“金课”。近年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推进大国工匠进校园、工匠精神进课堂,以“常工工匠”评选为抓手,让工匠精神在校园落地生根,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并将工匠精神与校园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10余年间,该校培养出4名“全国工程建设系统技术能手”,其中崔恒祥、王海浪2人已被人社部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樊鹏飞正在报请“全国技术能手”。
活动当天,由科技日报社、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常州市总工会组织的“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全国和省(部)级劳动模范、常州工程学院首届“常工工匠”代表与师生进行面对面交流。中国质量工匠、全国劳动模范、“乔森工作室”带头人乔森,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焊接高级技师张忠,第二届“常工工匠”年度人物代表沈董健等人分别结合各自经历,向该校学子传授做人学艺的经验和体会,并通过现场互动,答疑解惑,寄语青年学子全面掌握知识和技能,争当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实践者和代言人。扬州大学农机专家、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张瑞宏,南京华建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斌定、全国技术能手获得者王海浪、第二届“常工工匠”获得者王平为师生们带来精彩的专题宣讲报告,分享了“大国工匠”们立足岗位、干一行爱一行、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先进事迹,分享劳动奋斗、科学探索的快乐。
共建产教融合平台打造技术人才培养高地
苏南地区是长三角一体化的核心区,是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当前,产业转型正在加速推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缺乏,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面对“技工荒”难题,位于长三角的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举职业教育旗帜不动摇,坚守产教融合道路不动摇,走出了一条政校企协同办学新模式。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更是提升高职学校内涵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该校校长吴访升介绍,该校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寻求与全国性行业组织、领先企业的深度合作。同时,该校瞄准前沿技术、标准、规范,依靠常州科教城集聚的丰富科教资源,打造“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赢”示范引领模式,拥有省级创新服务平台5个,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目前,华为、西门子、吉利等10余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纷纷与该校共建产教融合平台。
“我们专业安排学生下企实习已经成为传统,很多毕业生后来都在实习的单位继续工作,成长为企业骨干。”据该校专业教研室主任张亮介绍,教研室所有专业教师都是“双师型”教师,有深厚的企业经历,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也深知企业参与专业建设的必要性。如今,该校的毕业生遍布大江南北,很多校友已经成长为生产主管、项目经理、工程师、技术能手等等,成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亮丽名片。
链接:http://www.jskjb.com:8081/xpaper/appnews/2157/4058/8137-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