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高新区报》:段笔耕:让梳篦突破传统(2015-1-20)
日期:2015-01-12 来源:[db:来源] 浏览量:1585 打印本文

    段笔耕,生于1982年,卓尚(虞美人)饰品有限公司设计总监,中国包装联合会设计委员会全国委员,中国流行色协会会员,中国设计师协会(CDA会员),苏州平面设计师学会会员。设计作品获2011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一等奖、三等奖;2011创意中国.第五届全国设计艺术大奖赛三等奖;2011“中国之星”设计艺术大奖最佳设计奖、优秀奖(包装);2011常州市旅游商品创意大赛二等奖;2011首届无锡国际文化艺术博览会“艺博杯”铜奖;2013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专业组三等奖。
  华夏工艺美术产业博览园内大师云集,与他们比,1982年出生的段笔耕无论从年龄还是阅历上似乎还攀不上“大师”的名头。但也正因为年轻,他设计出了许多年轻人喜欢的东西,并在一些国家级的赛事中捧回了大奖。
  说起梳篦,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常州梳篦”,江南有谚云:“扬州胭脂苏州花,常州梳篦第一家”。虞美人是入驻华夏艺博园的常州卓尚饰品有限公司旗下的自主品牌,她传承宫梳名篦的千年历史,自行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种产品,使常州的宫梳名篦这一传统工艺焕发出新的青春。
  2009年,在很偶然的机遇下,供职于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的段笔耕老师被“卓尚”老总相中,聘任为公司设计总监。也正是这种机缘巧合,让一直专攻室内设计的段笔耕有机会接触了“梳篦”,也让梳篦有了不同于传统的新形象。
  从包装设计入手,强化品牌宣传
  段笔耕进入“卓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大刀阔斧地将公司原有的二十多款包装砍到了五六款,“过多种类的包装反而达不到视觉统一,品牌的形象和概念自然就减弱了。”段老师说,从梳篦的包装设计入手,他希望别人一看到包装就熟悉这就是常州梳篦,这就是虞美人的梳篦。
  传统的梳篦盒子不是用一根皮筋固定梳子,就是采用扣槽嵌入。而在卓尚我们看到,目前公司的大多采用一种新型的梳子防护盒,这个防护盒也是获得实用新型专利的,也是段老师和公司工艺美术大师刘燕西老师等合力设计出来的。
  我们看到,这种防护盒,盒体上设有装入梳子的凹槽,凹槽内具有若干个格子,这些格子与梳子的梳齿之间间隙相对应,梳子装入盒体时,梳齿之间的间隙内对应插入凹槽内的格子,该凹槽设在盒体的正面,凹槽轮廓形状与梳子的轮廓形状相适配,盒体上设有从凹槽内顶出梳子的通孔或取出梳子的缺口。它为梳子提供了保护,梳子在受到外力的冲击后也不会受损、折断;格子对梳子的梳齿之间间隙距离作矫正、护理,不论梳子是长时间闲置,还是使用,梳子的梳齿不会变形,梳齿之间间隙距离保持不变,各个梳齿依旧均匀分布,使梳子的使用寿命更长。
  梳篦上首现个性图案,更添艺术性
  说起梳篦艺术设计,对梳篦市场进行过调研的段老师有自己的见解。他说,现代人的艺术审美品位日益提高,即使是日常的普通生活用品也希望是既有实用性也有艺术性、时代性。传统梳篦一般在材质和造型上做“文章”的较多,在梳篦上绘图案的不太多,即便有图案也大多是手绘的传统梅兰竹菊四君子、古典仕女,成本较高,难以满足普通老百姓的需求。因此,他在全国首开通过印刷方式把图案印到梳篦上的先河,使得有着精美、个性的图案梳篦走入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中。一把小小的梳子在段老师眼中就是一个艺术展示品,可以是组合的传统文化元素符号、流行的文化符号的象征,能表达情感和思想,具有特别的人情味。比如前两年母亲节时,他设计推出的一款康乃馨花卉彩绘梳篦,绘着鲜艳的康乃馨、温馨的“我爱妈妈”话语的835把梳篦,在淘宝网上一天半就被“抢”光了。
  出彩之作为“文革”、“80后”系列
  段老师最有个性、最引人注目的艺术设计产品则是一套“文革”系列和“80后”系列梳子。这两个系列梳篦走的都是怀旧风。其中,“文革”系列梳篦透露出浓重的时代印记,有“60后”、“70后”比较熟悉的“坚持把老三篇学到手”、“田间炕头学习毛主席语录”、“要斗私批修”、“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等典型场景,“80”后系列梳篦定格了这个群体少年时代的一些经典回忆,比如一个“就是帅”的小男孩骑着老款的28式横梁自行车、两个小男孩“放学后”趴在地上玩玻璃弹珠、迎风招展的红旗下两个“少先队员”郑重敬礼、“我们班”身着黑白学生装、端端正正坐着举手回答问题等场景。这两组很“潮”的系列梳篦传递了几代人对特定年代、特定时期的特别情结,在市场上一推出就引起了不少关注。
  查丽 杨艳 丽鹰 文/摄

    文章报道网址:http://epaper.cz001.com.cn/site1/gxqb/html/2015-01/20/content_829065.htm


核发:adminroot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