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将语言文字工作与校园文化活动有机结合,形成了“常态管理——动态培训——特色活动”相结合的工作模式。注重“动静结合”,“静者” 文以载道,即充分利用校园内的各种宣传园地,如报刊栏、宣传橱窗、校报校刊、校园广播、横幅标语、微博微信等,积极营造校园文化中的用字用语规范氛围,彰显文明风尚;“动者”寓教于乐,通过普通话培训、测试,营造深厚的语言文化知识和人文教育氛围。同时,以经典诵读活动为特色,融合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读书活动、征文比赛、知识竞赛、演讲、朗诵、辩论、诵读比赛等,使学生自觉接受语言文字规范,不断提升人文素质。
净化语言环境,彰显文明风尚。在学生食堂、宿舍、教学楼等场所显要位置张贴“请说普通话,请写规范字”、“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等宣传标语,在文明用语方面给全校师生以温馨提示。每年九月的推普周期间,依托橱窗、广播、横幅等宣传途径,进一步加强师生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意识,净化校园语言环境。此外,还专设语言文字网,向广大师生宣传构建和谐语言环境,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理念,为提升校园文化精神内涵构建良好的语言环境。
围绕素质教育,活跃语言社团。重视语言文字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的过程中,语言文字类社团的积极作用,开设了“口才训练营”、“普通话社团”、“ 播音与主持艺术社团”、“读书协会”、“《哈佛幸福课》学习研修社”、“经典诵读社”、“话剧社”、“书法社”等语言文字类学生社团。这些社团一方面为学院培养了许多在主持、演讲、辩论、小品表演等方面有特长的学生文艺活动骨干,另一方面也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学生作品,丰富了校园文化活动内容,提升了校园文化活动内涵。
推广经典诵读,提升文化品位。结合省、市经典诵读比赛,在全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将经典诵读与经典阅读并举,加强宣传、指导,注重知识、审美、趣味的融合;积极引进常州本土吟唱古典诗词文章的艺术“常州吟诵”,成为在常高校唯一一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州吟诵”的传习基地。具有特色和成效的经典诵读活动传承了优秀文化,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质,提升了校园文化活动的品位和内涵。

文章地址:http://www.ec.js.edu.cn/art/2014/1/24/art_4344_14284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