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实施“人才强校”发展战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引进人才的同时,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学院以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坊”为服务平台,采用“结对工程”即“爱励结对”、“结对劳模”、“师徒结对”、“结对共聚” 等培养培训方式;配套颁布《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青年教师“1358”成长计划》文件,即通过各种培训,使青年教师1年入门、3年合格、5年成为教学能手、8年成为本课程骨干教师。制度设计和活动平台为学院青年教师开启了职业发展之路,搭建了个人成长的阶梯。
“爱励结对” ——铸造青年教师的爱心形象。开展“结对帮扶”“爱励工程”,让青年教师在“一帮一”活动中,关心学习困难学生、关照生活困难学生、关注心理困扰学生;在活动中奉献爱心、培育爱心,在“爱心记录卡”上记录爱心、回味爱心,在学生身上种下爱心、收获爱心。
“结对劳模” ——增强青年教师的责任感。组织劳模进校园,让青年教师与院内市劳模黄一石、院外国家劳模吴淑玄等结对,建立长期联系制度,要求撰写采访心得,发表教育感悟,真正领会教育的责任。劳模们的事迹和精神品质激励了青年教师们在岗位奉献中成就人生价值。
“师徒结对” ——强化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通过“师徒结对”等活动,夯实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老教师利用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严谨教风,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师傅的言传身教,徒弟的传承发展,演绎了许多相学共赢的佳话,涌现出了多对优秀的师徒典型。建立青年教师成长记录袋,为每一个青年教师建立业务发展档案,内容包括教学材料、听课材料、科研材料、培训进修材料、指导活动材料、教师总结体会、导师培养材料、获奖材料等;利用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等活动对青年教师教学活动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在不断改进中提升了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结对共聚”——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实施“结对共聚”,让青年专业教师紧跟产业发展,熟悉和掌握最前沿的产业技术,真正成为双师型的教师,每一位青年专业教师与本专业紧密合作企业中的技术骨干“一对一”结对,青年教师向结对的企业人员了解企业产品开发、技术需求以及最前沿的生产技术、生产工艺,学习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不断培养自己的双师素质;与结对的企业人员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库、专业教学、产品开发、技术服务、教学能力、教学改革与研究、促进学生就业等方面共同合作,相互提高。
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坊制度所构建的“结对工程”培养方式,不只是一种仪式,一个平台,更是一个团队,一种文化。学院将继续探索构建长效机制,把青年教师的培养常态化、规范化、专业化,引领青年教师脚踏实地、健康成长。
文章地址:http://www.ec.js.edu.cn/art/2013/3/21/art_4344_114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