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点亮智慧的火花(2012-12-19 7版)
日期:2012-12-19 来源:[db:来源] 浏览量:1530 打印本文

                                        点亮智慧的火花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TRIZ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这是我设计的多功能防震荡睡眠载物支架,可以让乘坐长途汽车的乘客安心在车上睡觉,而且经过折叠后能变成一个简易拖箱……”这是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首届大学生科技类创意竞赛答辩现场的创意作品讲解。此次以“实用性技术”为主题的竞赛共收到91件学生各类创意设计方案。近年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TRIZ为抓手的创新教育,点亮了众多教师、学生和科研人员的智慧火花。
                                     TRIZ为创新教育点亮明灯
     伴随着“嘭”一声巨响,一群孩童疯抢从袋子里喷出来的香脆爆米花,这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记忆中街头巷尾崩爆米花的情景。人们把这个设备所采用的原理称为“爆米花原理”——“制造瞬间压力差”,而全世界利用这样一个原理发明的专利达200多项。上世纪40年代,前苏联发明家协会主席根里奇•阿奇舒勒从20万份专利中选择出四万份高水平专利作为研究对象,创建了著名的“TRIZ”理论。目前,已有许多世界五百强公司将TRIZ理论引入研发流程。
    在谈到将TRIZ引进高校的意义时,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颜惠庚教授这样解释:“中央领导在今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明确提出,我国要在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量创新型人才,高校应该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阵地。我国目前普遍采用的是通过科技项目的制作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在创新思维、创新方法方面的训练尚未引起人们足够重视。在青少年仍保有丰富想象力的同时,鼓励孩子多做‘白日梦’,如果再教之TRIZ理论的思维模式,创新便绝不会只是少数人的专利。”
                                    打造叫得响的创新教育品牌
    2009年5月,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成立TRIZ创新理论教学研究中心,成为江苏省高职院校中最早开展大学生创新教育课程的高校。学院成立大学生创新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意见,设立大学生创新教育办公室,责成专人负责创新教育的全部事项,并划拨了专项经费。为组建创新教育核心教学团队,颜惠庚院长动员教师报名参加创新教学团队。学院先后派出多批团队成员赴黑龙江、厦门等地参加科技部组织的TRIZ培训,邀请美商IEG公司专家专程到学校举办培训班,目前已有4人获得国际TRIZ协会二级证书,5人获得IEG公司二级证书,10人获得六西格玛黑带证书。学院自主编写的《技术创新方法入门—TRIZ基础》和《技术创新方法提高—TRIZ流程与工具》已正式出版发行。同时,创新团队还在校内举办了三期教师创新方法培训班,200多名教师接受了TRIZ技术创新方法的初级和中级水平的系统培训。
    “你选上《TRIZ理论与技术创新方法》公选课了吗?”这句话是新学期公选课报名后,许多同学相互询问的话题,学院创新教育公选课每次选课名额爆满。“TRIZ教育开拓了我的视野,我觉得发明不再是一件神秘的事情,我相信我也可以做到”,“上完TRIZ课,我发现身边有很多东西都可以进行改进和优化,创新实际上就是源于需要”……学生们上完TRIZ公选课后,写下了这些心得。至今,全院参加TRIZ公选课学习的学生总人数累计已达3281人次。
2009年,学院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联合申报的“大学生创新教育实验基地”项目获省教育厅批准,正式成为江苏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2011年,常州市科技局批准学院成立技术创新方法培训与咨询中心。创新教育已经成为学院叫得响的一大品牌。
                                   首创“3T创新教育”新模式
    创新教育之路,探索常在。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首创出一条TRIZ“3T创新教育模式”。据颜惠庚院长介绍,“3T创新教育模式”即以TRIZ理论为基本内容的三层次三融合的创新教育途径与方法。其中,第一个T代表以TRIZ理论为教学内容的教学平台。 第二个T(Triple levels)代表三层次递进式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将《TRIZ理论与技术创新方法》课程分为初级(入门)、中级(提高)、高级(实战)三个层次分别开设。第三个T(Three Merges)代表三融合教学原则,主要是指将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与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相融合、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相融合。
                                    (一)积极融入专业教育
    与专业相融合是学院TRIZ创新教育的一大亮点。学院选择机械、电子等专业进行创新教育进人才培养方案、进教学大纲、进课程的“三进”试点工作。目前,已有电子、精细化工等专业将《TRIZ理论与技术创新方法》列入专业选修课程中的必选课。TRIZ还被运用到毕业设计环节,教师在指导学生做毕业设计课题时,引导学生应用TRIZ理论的方法和原理,极大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在学院实施项目化教学的过程中,主讲教师也积极运用TRIZ创新理论指导学生完成项目,收到较为显著的成效。
                                    (二)助推大学生创新实践
    学生钱兴文在实验室电脑前,一会儿移动鼠标、一会儿在纸上画着“高架路灯控制”的设计图。实验室的另一边,几位同学也在忙碌,不停地调试智能小车、组装高架路灯的模型,这些学生都是江苏省高校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参赛者。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经过TRIZ创新培训,设计作品都成功申请了专利。
    为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技术开发和TRIZ理论的应用实践,学院团委每年都会举行大学生创新项目评选、科技类创意大赛,每个立项项目都配备1到3名TRIZ创新教育团队的老师负责指导,并拨发一定的经费用于研究、制造实物及专利申报。近年来,学院大学生创新教育实践屡获丰收。胡建超、钱兴文、刘怀宝、陈实等同学的“反应釜的节能加热装置”、“多媒体教室黑板改进”、“智能雨窗控制系统的改进方案”和“睡眠载物支架”等作品均在国家和省级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三)将TRIZ理论运用于教师科研项目
    将TRIZ理论运用到科研项目是学院的一个努力方向。涂料砂磨机出口物料超温、毛毯印染PVA废水治理、汽车启动电机电枢的绕组与换向片的焊接等项目,均在教师运用TRIZ理论后,产生了明显的效果。教师们还带着学生一起运用TRIZ理论开展科研项目研究,如张启蒙、李树白两位老师《回收利用地沟油》这一项目就有王佳助等4位学生参与,项目最终寻找到最佳原料配方与反应条件,反应收率比企业现况提高8%,成本降低20%,得到项目评审专家组的一致认可。                                 开拓创新教育新天地 
                                        (一)进企业
    创新团队还广泛开展校企合作,服务社会。2010年,一位化工企业老总困惑于生产过程中“冷凝换热器内壁总产生结垢”问题,创新教育团队中的李耀中老师带着学生花了两个月成功解决了这个难题。2010年以来,学院创新教育团队与常州耀春格瑞纺织品有限公司、中海油常州涂料研究所等20多家企业,就运用TRIZ理论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开展了项目合作,团队教师累计申报各类专利19件。 
                                        (二)对外培训
    通过近4年的不断探索和积累,学院创新教育团队的实力和影响力得到了社会和同行的一致认可。在学院举办的第二期全国高校教师TRIZ技术创新方法培训班上,来自全国10多所本、专科院校的60多名教师参加了学习培训。山东轻工业学院老师在提交的学习体会中写道:“在我们几十年的高等学校教学生涯中,这次的培训学习会让我校在创新教学改革实践中方向更明确、更有激情、更有动力。”
    学院创新团队5位骨干教师被省生产力促进中心聘请为江苏省技术创新方法讲师团成员,应邀承担了省科技厅开展的《千名企业科技研发骨干技术创新方法培训班》授课任务,完成对南京、南通、省工程中心三个班的教学任务。应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的邀请,以学院教师为主的教学团队承担了无锡尚德太阳能公司等多家企业研发骨干技术创新方法内训任务,培训企业技术骨干人数达150余人。 
                                         (三)从娃娃抓起
    创新要从娃娃抓起。2012年暑期,学院举办了“第二期中小学生创新培训夏令营”活动,常州30多名中小学生分两个班进行了为期5个半天的创新思维方法培训。创新教育团队老师分别以“思路决定出路”、“我们身边的资源”等为主题,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游戏互动、创意比赛、实物制作、成果汇报等方式,组织学员们针对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问题进行讨论和质疑,向孩子们逐步介绍创新思维方法、创新发明原理和经典应用案例等内容,并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颜惠庚院长表示,社会大众对TRIZ创新教育还不是很了解,“目前的应试教育严重制约了中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希望通过这类活动,解放、激发更多孩子的创造力。”(王彩霞 沈 琳)


核发:adminroot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