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DIY车吧,“玩”音乐工作室
大学生们的别样“创业”经
如今,在校园开个店,不是啥新鲜事。关键是,开什么样的店吸人眼球。常州工程学院的学生“老板”们独辟蹊径,在该校的创业园内,有承接各种商业演出的音乐工作室,有DIY自行车的车吧,还有交易额达到数十万的体育用品装备店。
DIY车吧一枝独秀,9月份已接了120个订单
近日,工程学院创业园内,花朝阳捣鼓着装一辆自行车。20分钟搞定,要知道,大半年前,他可是一个连“自行车车链掉了都要请别人帮忙”的外行。
花朝阳有两个身份:工程学院自动化技术系的大三学生;“朝阳车吧”的老板,主卖山地车、折叠车以及普通自行车。不上课的时候,他就在“车吧”度过。
去年11月,“无所事事”的花朝阳寻思着让自己忙起来。为什么锁定卖自行车?他是经过一番考察的,不少学生要横穿大学城去东区实训中心实训,目标客户群较大。
于是,借助学校提供的创业园平台,花朝阳的“老板梦”实现了。
问题是,进来的货还只是车架、车轮等零散大件,成品得自己组装。一开始,花朝阳请师傅组装,考虑到成本,后又自己动手。别看他现在是“信手拈来”,第一次装车时,磨蹭了3小时后最终还是求助于师傅。
创业之初,花朝阳也吃过没经验的亏,“有一个批次的货,车架有瑕疵,先后有10个买家来退货,无条件维修,赔了600元。”后来,他“炼”出了“火眼金睛”,这样的事,再也没发生过。
花朝阳的“车吧”在创业园里可谓“一枝独秀”,开张半年来,已卖出去200多辆车,连外校的学生也来“捧场”。“最多的一天装了12辆车,晚上10点才回宿舍”。9月份,共承接了120辆的订单了。
做“老板”后,花朝阳最有成就感的就是现在能够自给自足:每个月毛估估赚1000多元,不用向家里讨生活费了。
开个音乐工作室,承接商业演出
从中学一直喜欢“玩”摇滚的建工系学生李博丰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在大学能“玩”出一个火种乐队,继而又“玩”出一个音乐工作室。
在创业园的一个房间中,记者刚进屋,就被一屋子的音乐设备“闪”了眼睛,墙上挂的吉他,架子上摆的镲片、鼓、贝斯及配件,还有张贴的艺术画,艺术味道十足。这,就是李博丰的“火种”音乐工作室。
进驻创业园4个多月中,工作室乐器销售并不是太理想,只有1000多元。但李博丰对前景还是持乐观态度,因为工作室前一阵在校内推出首个专场演唱会,演出很成功,从而打响了工作室名气。“至少,现在来逛店的学生多起来了。”
吉他手王勇介绍,除了乐器销售,工作室的主营业务还包括培训学员、出租音箱、承接商业演出等。目前他们做的最好的还是承接商业演出,因为曾于2011年获得爱唱爱音乐乐队选拔常州大学城赛区冠军,外界对他们的唱功和台风认可度较高,经常受邀外出商演,酬劳也较为可观。
沈琳 毛翠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