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日报》:常工程焊接团队为什么这么牛
日期:2016-06-16 来源:[db:来源] 浏览量:2179 打印本文

        习惯于“坐班”、寒暑假几乎全年无休、主持建设1000多万的国家职业教育资源库……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有支焊接专业团队身上的“标签”很多,被该校师生们戏称为“牛队”。
                                                   一支很“拼”的团队
        工程学院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于2004年开设,2008年申报江苏省示范专业,2011年成为提升服务产业能力国家重点建设专业,2015年成功申请建设国家职业教育资源库。
        13年,从有到强,焊接团队靠的是“拼”的精神。据了解,这支团队有9名成员,其中包括全国劳模1名、教授2名、副教授2名、高级技师2名,3名教师具备国际焊接工程师、国际焊接指导教师资格,2位教师是省特种设备焊工考试机构负责人,3位教师是省特种设备焊工考试机构指导老师。
        一位曾经参与焊接团队国家精品课程申报项目的老师,至今还是难以忘记当时的加班情形:“除了上课,其它时间都在做项目。为了探讨某个问题,团队主要负责人一直在办公室加班,经常熬到深夜,持续了半年多。”
                                            一群习惯“坐班”的大学教师
        焊接专业教师团队负责人史维琴说,这个团队有个传统,就是习惯于“坐班”。对于这一点,工作时间不长的吴叶军老师感触颇深:“刚进校就觉得团队凝聚力很强,史老师和其他老师做表率,每天都在学校,有课的时候上课,没课的时候就在建设课程和专业。所以,我们也跟着习惯了‘坐班’。”
        这群习惯“坐班”的老师除了忙着上课、建专业外,还一直奔跑在基地建设的路上。该校焊接及检测实训基地2006年被评为江苏省省级实训基地,2007年获得江苏省初级、中级、高级鉴定机构,2008年成为全国石油化工行业的示范基地,2011年被评为常州市唯一技师鉴定机构、江苏省特种设备焊工考试机构。而这一切都和这支“坐班”团队的付出息息相关。
        焊接团队老师的寒暑假大多数时间也在“坐班”。由于该校焊接基地除了提供学生焊接技能训练外,还承担着焊工国家职业资格的初级、中级、技师、高级技师的培训和考证、特种设备焊工培训和考证、武进区焊工技能大赛等任务,负责各种焊接项目的企业员工培训和考证。而一次考试往往需要忙上30多天,工作量巨大。
                                                学生毕业后还想回来听课
        这个团队的老师和学生走得很近,能叫得出每个学生的名字。他们的课,学生们很爱听。上过史维琴老师课的学生说,课上,基本没有学生玩手机。学生小李说:“史老师上课喜欢互动。如果走神了,她就会善意地提我们起来回答问题。久而久之,大家也就用心了。”
        对于学生作业,史维琴都会仔细点评批注。“史老师的批改,包含很多切合实际应用的专业知识。我们保存下来可以作为大学学习记录,对今后工作也有用。”一位同学说。按照学校规定,每学期结束,学生作业都需要上交存档。有些学生分外舍不得,纷纷提出希望复印作业留存。
         毕业多年的学生也一直与史维琴等老师保持联系。今年恰逢2007届学生离校十周年,他们中的大多数虽已成为生产主管、项目经理、焊接工程师、技术负责人,但还是和史维琴老师提出,能否趁着回校的日子再请老师上一节课。 李双双 沈琳

        文章报道网址:http://epaper.cz001.com.cn/site1/czrb/html/2016-06/16/content_27361.htm

 


核发:adminroot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