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的一天,我去了趟清潭校区,那是曾经工作过两年半的地方。此校区1994年之前是常州市化工技工学校,化工学校与化工技校合并后一直作为化校分部专门负责一年级教学工作,2002年升格为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后统一称为清潭校区,科教城新校区使用后逐步交给继续教育学院与后产处管理。
之前发布的两期关于竹林校区与晋陵校区历史照片微信,受到了教师特别是校友们的热烈欢迎,许多校友说看完微信已经热泪盈眶,其中有几位校友说真想回到老校区,在原来睡过的床上躺一躺、在原来的课桌前坐一坐。也有校友追问,怎么没有清潭校区的照片?
竹林校区与晋陵校区已成历史,但清潭校区依然原汁原味地保留着原先的风貌,她将修缮后租给清潭中学作为临时教学场所。十年孤独,空守寂寞,今朝洗去尘埃,她将再次恢复师者应有的尊严,张开双臂拥抱青葱少年。愿头枕古运河而眠的清潭校区继续吸收三吴文化精华,愿工程学院的文化得到更好地继承、积淀与传扬。(江庆华 文/摄)
1.校门
2.教学楼上是原化校校训,少了最后一排“创新”2字。
3.门卫
4.办公楼,二楼最东侧是主任室,最西侧是学生组,中间是办公室与教务组,楼下是后勤组,还住了几户教师家庭。
5.教学楼内有市音乐家协会、摄影家协会、明日星舞蹈培训等及一些培训单位入驻,文联就在附近,可见此校区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
6.教学楼走道
7.教学楼入口处
8.教学楼公告栏,当时每届新生进来没有学生干部,要我们自己画线写字。
9.教学楼楼梯,当时可都打扫得一尘不染,顶楼有个大点的教室,团代会、学代会在此召开。
10.教学楼门厅
11.学校的仓库、附近居民,他们的窗户开向学校,一度卖零售给学生,被管住了,当时的学生非常听话。单身教师与几户教师家庭就住在这儿。
12.实验楼,后来学生多了,在顶楼隔出一些女生宿舍,保留了一间做卡拉OK室,其实就是一台VCD加上最简单的功放话筒。
13.从食堂角度看实验楼
14.从操场看实验楼
15.左为教学楼,右为实验楼。
16.左为实验楼,右为教学楼。
17.实验楼俯视,可以看出当年化工技校的痕迹。
18.操场,每周在此进行国旗下讲话,有时在此召开学生大会、作报告。
19.俯瞰操场
20.左为学生宿舍,中为实验室,右为学生食堂。
21.学生宿舍
22.学生宿舍东单元
23.教学楼与学生宿舍都在白荡河畔,与古运河相连,当时每天都有船队通过,当真是枕河人家。
24.学生宿舍驳岸
25.从这里可以上学生餐厅二楼,这里有时也开会,安排一些讲座,但据说是危房,不太敢用。
26.学生餐厅,当时就已经很破旧了。
27.学生餐厅
28.远看开水房与学生食堂
29.俯视开水房与学生食堂,右为实验楼。
30.开水房、浴室
31.开水房、浴室入口